2025湖北大老岭观鸟盛会圆满落幕
5月17日,随着三峡库区晨曦中的鸟鸣渐渐响起,湖北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5年的观鸟活动在一片赞誉声中圆满收官。此次盛会共吸引全省19支专业团队、72位鸟类爱好者参加。他们在这片云雾缭绕的“岭上秘境”中进行了一场为期两日的科学考察与生态探秘,共鉴定出有效鸟种165种,其中保护区新记录种3种。这一系列数据犹如生态保护的笔触,细腻地描绘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新画卷。
观鸟队深入保护区四条观鸟样线,在晨昏鸟类活跃期开展密集观测。他们入深山、穿灌丛、走密林,在海拔900米至2000米的山林里来回穿梭,拍摄了大量精美的影像资料,更新和完善了大老岭鸟类资源家底。
蓝短翅鸫 拍摄者:董钰鑫
本次活动由6位专家组成的评委组采取逐队答辩的方式,对观鸟队提交的存疑鸟种、唯一鸟种等进行了质询、查证、去误、留实,又经评审、论证,最终确认本届观鸟活动记录了165种有效鸟种,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金雕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金胸雀鹛等26种。蓝短翅鸫、灰眉岩鹀和纯色山鹪莺3种为保护区新纪录种。蓝短翅鸫凭借其珍稀性被评为至尊鸟种,拍摄到的大拟啄木鸟、中华仙鹟、赤胸啄木鸟等6种鸟类照片、视频荣获最佳影像记录。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李翔在总结时说到:“本次观鸟活动中,提交鸟种记录超100种的就有8支观鸟队伍,占全部参赛队伍的42%,观鸟队伍平均水平很高。同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优美、鸟况很好,这充分彰显了大老岭作为‘华中地区和三峡库区生态屏障’的独特价值。”
观鸟不仅是科学探索,更是人与自然对话的桥梁。未来,大老岭将深化“观鸟经济”新业态,串联三峡大坝、神农架等生态地标,打造长江流域观鸟研学黄金线路,让生态红利惠及民生。(通讯员 林郁柳)